fdisk
命令格式
fdisk 路径 参数
一般配合使用的有
df -h
lsblk
mkfs.ext4
…
帮助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分区操作类 a:切换分区的启动标志。当需要设置某个分区为可启动分区时使用,比如在多系统安装时指定引导系统所在的分区。 d:删除一个分区。当分区不再需要或需要重新划分磁盘空间时,可用来删除现有分区,但此操作会丢失该分区上的数据。 n:添加一个新的分区。可用于在磁盘上创建新的存储空间区域,需指定分区类型(主分区、扩展分区或逻辑分区等)、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等信息。 t:改变分区的系统标识(系统ID)。不同的系统ID代表不同的文件系统类型或分区用途,如 Linux、Windows、交换分区等,通过修改系统ID可让操作系统正确识别分区类型。 分区表操作类 g:创建一个新的空的 GPT(GUID Partition Table)分区表。GPT 是一种较新的分区表格式,支持大于 2TB 的分区,适用于大容量磁盘。 G:创建一个 IRIX(SGI)分区表。IRIX 是一种 Unix 操作系统,该命令用于创建适用于该系统的特殊分区表。 o:创建一个新的空的 DOS 分区表。DOS 分区表是传统的分区表格式,广泛应用于早期的 Windows 系统等,最多支持 4 个主分区或 3 个主分区加 1 个扩展分区。 显示与验证类 l: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。可帮助用户了解各种系统ID对应的分区类型,以便在修改分区系统ID时进行参考。 p:打印分区表。显示磁盘上当前的分区信息,包括分区编号、起始扇区、结束扇区、分区大小、系统ID等,方便用户查看磁盘分区布局。 v:验证分区表。检查分区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,如分区是否有重叠、分区表格式是否正确等,确保磁盘分区结构的稳定性。 其他操作类 b:编辑 BSD disklabel。BSD 是一种 Unix 类操作系统,该命令用于编辑其特有的磁盘标签,进行更细致的分区管理。 c:切换 DOS 兼容性标志。在某些情况下,可能需要调整分区表的兼容性设置,以确保在不同系统或工具下能正确识别磁盘分区。 q:退出而不保存更改。当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错误或不想修改分区信息时,可选择此命令退出工具,之前所做的更改不会被写入磁盘。 s:创建一个新的空的 Sun disklabel。Sun 是一种 Unix 工作站,该命令用于创建其特有的磁盘标签。 u:改变显示/输入单位。可切换单位如扇区、KB、MB、GB 等,方便用户根据需要更直观地查看和设置分区大小等信息。 w:将分区表写入磁盘并退出。当完成所有分区操作且确认无误后,使用此命令将更改保存到磁盘,使新的分区布局生效。 x:额外功能(仅限专家使用)。包含一些高级的、不常用的分区操作选项,普通用户一般不建议使用,除非对分区操作非常熟悉。
逻辑卷
创建常用命令
1 2 3 4 5 6 7 8 9 pvcreate /dev/sdb1 pvs vgcreate vgtest /dev/sdb1 vgs lvcreate -L 4G -n lvtest01 vgtest lvcreate -l 100%FREE -n lvtest02 vgtest lvs
删除常用命令
1 2 3 lvremove /dev/vgtest/lvtest01 vgremove vgtest pvremove /dev/sdb1
常见错误
设备或资源忙
如果有返回:
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!
Calling ioctl() to re-read partition table.
WARNING: Re-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: 设备或资源忙.
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.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
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(8) or kpartx(8)
重新识别磁盘即可